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-k8凯发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: k8凯发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信息公开平台 > 政府工作报告
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
  • 2012-09-28 11:07
  • 来源: 经研室
  • 发布机构:经研室
  • 【字体:     】

政 府 工 作 报 告

——2012年9月26日在东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

东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宇荣

 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

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,伴随时代前进的步伐,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。五年来,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围绕建设“五个东安”的总体要求,始终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,抓项目、兴产业、强基础、惠民生、保稳定、促和谐,团结拼搏,开拓创新,奋勇争先,成功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冰冻灾害、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和挑战,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

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东安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。县域经济总量持续壮大。全县地方生产总值、工业总产值、规模工业总产值均突破百亿大关,2012年,分别达到129、162、140亿元(预计数,下同),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长1.5倍、4倍和4.5倍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.5亿元,增长2.6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.7亿元,增长1.4倍;财政总收入达到6亿元,增长2.6倍;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.7亿元,增长1.2倍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部实现五年翻番。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。2012年,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88家,比2007年增加31家,实现利税6.8亿元。传统产业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。关停“三小”企业21家,鑫宇3万吨电解锰、红狮150万吨水泥项目相继开工,深冠华矿冶、湘江铁合金、宏兴锌业、大地锰业等项目基本建成或投产,东港锑品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。天润新能源、格润新能源、创辉电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,格润新能源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。去年4月,全省首家光伏应用发电站在我县建成发电;今年7月,中南5省最大的10兆瓦太阳能地面生态电站在我县开工建设。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。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32.5亿元增加到60亿元,年均增长5.3%。粮食生产实现“九连增”,今年产量可望达到42万吨。收购烤烟6.8万担。生猪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化、专业化,2012年出栏生猪90.2万头。全县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0万亩,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60家,涌现出舜皇米业、中科农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“东安鸡”商标注册成功,以端桥铺镇为龙头的蛋鸡产业年产值过亿元。第三产业亮点频显。世界500强、全球最大零售商企业沃尔玛,国内著名商企步步高、苏宁电器等相继落户东安。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创3a景区成功。5年来,全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25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16.5亿元。

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东安城乡建设浓墨重彩的五年。5年来,全县共组织实施450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,完成总投资103亿元,项目数量、投资总额、建设速度均创历史新高。城乡面貌大改观。规划建设城建重点项目81个,完成投资29.1亿元。体育坪健身广场、建材家居广场、同心路、沿江东路、人民公园、苍子岭公园、入城广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完工,紫水新城、沿江西路建设正式启动。大力推进“绿色东安”建设。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,用于县城主要道路“白改黑”、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和绿化。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.7平方公里,县城人口达到10.8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40.6%。白牙市镇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,芦洪市镇被评为“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”和“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”,大庙口、石期市、井头圩等小城镇建设各有特色,呈现亮点。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,创办“四清四改”重点示范村118个。交通建设大发展。5年累计投入交通建设资金近30亿元,实现了100%的乡镇、95%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。邵永高速东安段、冷东公路一期和s217线改造建成通车,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东安段全线铺轨,冷东公路二期年底可建成通车,g207东安段改造进展顺利,东芦二级公路即将开工建设,永东城际快速通道进入了全省交通“十二五”规划。水利、电力基础条件大改善。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.3亿元,完成大小水利工程3万多处,进入衡邵干旱走廊治理重点县。芦江水库列入了国家发改委规划。投入电力基础设施及城乡电网改造资金3.8亿元,建设各类变电站5座,完成农网改造182个村。上争外引取得大突破。5年来,共争取国家投资项目556个,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1.43亿元,神华永州火电项目有望落户东安;争取上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上级补助资金42亿元;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商业银行加快推进,投放金融信贷资金22亿元,其中,2011年成功争取省农发行2.8亿元县城防洪项目贷款,这是东安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融资。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招商活动,在东莞成立办事处,派驻专业队伍常年招商。5年来,全县共引进项目1158个,实际引进县外资金98.2亿元。

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东安民生福祉大幅改善的五年。5年来,全县共发放各种强农惠民政策性补贴3亿多元,县财政配套各类强农惠民资金5亿多元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0元,增长1.2倍;城镇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9970元,增长0.9倍。公务员津补贴按政策全部发放到位。高标准完成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,共建设农村公路 2130公里,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7座,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1万人,建成合格学校26所、敬老院10所、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、农家书屋491家。组织实施县定25件大事,高岩引水入县城工程、龙溪河中下游改造等项目全面完成。提高了五保户供养和城乡低保标准,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%,累计补偿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2.63亿元。新增廉租房863套,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0户,成功举办东安县首届房地产交易会。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,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全省首家城市生活垃圾非填埋、无害化综合处理中心建成使用。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,高度重视安全生产,突出非煤矿山和湘江河道采砂秩序整治,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。2011年,全县民调综合排名上升到全省第56位,成功摘掉了全省“打黑除恶”重点管理县帽子。

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东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。大力实施“科教兴县”战略,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,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%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,全部化解了“普九”债务,建成了天成实验学校,一中扩建、四小建设进展顺利。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。树德山庄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,舜皇山艺术团被评为全省基层文艺院团先进单位,和谐文化广场被评为全省最佳文化广场。群众体育蓬勃发展,成功举办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。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发展,先后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模范单位、先进单位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,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,食品药品监管、重大疾病防控得到加强。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、地方电力公司上划改革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、交通运输体制改革、乡镇机构改革圆满完成。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水利普查。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发挥。人武、审计、法制、工商、广播电视、物价、技术监督、人事人才、民族宗教、外事侨务、人防、移民、对台、史志、档案、消防、气象、残联等工作全面进步。

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、扎实开展“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”、“解放思想、团结干事、创先争优、加快发展”等党建主题活动,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升。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。5年来,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58件,政协委员提案468件,办结率达到100%。深入开展“五五”“六五”普法,大力推行政务公开,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。制定出台《东安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》《东安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》等制度性文件,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。严格遵守《廉政准则》各项规定,深入基层抓落实,努力为民办实事,政府公务人员作风进一步转变,政府的公众形象进一步提升。

各位代表,经过五年的建设发展,我县经济更加繁荣,城乡更加美丽,人民生活更加殷实,社会更加和谐,“五个东安”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,先后获得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”“全国科普示范县”“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”“全国生猪调出大县”“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”“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”“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”“全国供销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”,“全省文明县城”“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”“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”“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县”“湖南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”“湖南省第一批学前教育试点县”“全省农业机械化重点推进县”等荣誉称号。农民用水户协会经验在全市推广。成功创建市级金融安全区。两次夺得全省水利建设“芙蓉杯”奖,连续六届被评为全省“双拥模范县”。顺利通过全国“武术之乡”复核。“东安舜皇山”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

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上级党委、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、科学决策的结果,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、大力支持的结果,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,是各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结果,是全县62万人民特别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、艰苦拼搏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,向离退休老领导、老同志,向省市驻县单位、驻军指战员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、参与东安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、各位朋友,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!

成绩来之不易,经验尤为宝贵。五年的发展实践,我们有着很深的体会:

体会之一:创新出生产力。过去的五年,我们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结合县情实际,创新发展理念,不断完善发展思路,确立了“围绕五县思路、实施五主方略、强化五重举措、打造五个东安”的发展战略,把握了县域经济发展的“方向盘”;始终坚持解放思想、与时俱进,不断调整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和布局,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,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措施解决“钱从哪里来、人往哪里去、项目怎么建、民生怎么保”等难题,掌握了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“总钥匙”。我们深深体会到: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,是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、实现赶超跨越的必由之路。

体会之二:团结出战斗力。过去的五年,我们始终坚持在团结中干事,在干事中团结。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干事一条心、工作一盘棋,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。2011年,县委、县政府果断决策,启动高岩引水入县城工程扫尾工作。全县上下思想统一,行动一致,县委、人大、政府、政协领导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驻点,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,耐心细致做群众思想工作,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。经过全县上下的团结努力,高岩引水入县城工程圆满完成,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。我们深深体会到:团结就是力量,只有团结才能办成事、办好事、办大事。

体会之三:落实出执行力。过去的五年,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、高效施政;始终坚持少说话、多干事;始终坚持转变作风抓落实、在落实中改进作风,在实干中提振信心,在实干中推动发展,取得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进步。今年以来,针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难的问题,我们组织国土、财政、人社、白牙市镇等单位负责同志深入相关村组调研,广泛征求意见,做出了提高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和抓好拆迁安置的正确决策,并坚持以民为本,配套出台了3个文件。目前,县城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全面推进,已完成县城周边近2000亩土地储备。实践证明:“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,不干,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。”

体会之四:环境出竞争力。过去的五年,我们始终牢固树立“环境也是生产力”的发展理念,下大力气推进交通、电力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,县域经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。制定出台了《东安县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十六条》、《关于进一步鼓励投资兴办工业的若干规定》等招商引资政策文件,加强行政效能建设,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,经济发展“软环境”不断优化,一大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在东安落户,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2011年以来,针对客商和业主反映强烈的部分职能部门检查多、收费乱的问题,我们及时决策,对全县企业实行了两个季度的“无费无检查”管理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2012年,对全县企业(项目)实行“无费无检查年”管理,得到了广大投资业主的一致好评。实践证明:构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“洼地”,发挥比较优势,才能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东安。

体会之五:惠民出凝聚力。过去的五年,我们始终恪守“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”的执政理念,把群众呼声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,把群众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选择,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,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,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,得到了全县人民的支持和拥护。去年8月,我县开通了“12345”县长热线电话,畅通了老百姓合理诉求渠道,共受理群众来电9501件次,其中有效诉求5803件次,直办3470件次,交办2265件次,办结率99%,推动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,群众满意率达97%,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。实践证明:只有坚持以人为本、以民为本,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、干群关系,人民政府才有公信力和凝聚力。
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,主要表现在: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小,优势产业尚未形成,面临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;财政增长缺乏骨干财源支撑,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大幅增长,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很大,农民持续增收比较困难;要素制约仍然存在,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;社会管理亟待创新,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;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,维稳压力加大。对此,我们将高度重视,采取有效措施,努力加以解决。

二、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

各位代表,新一届县人民政府的任期,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、完成“十二五”规划目标任务、全面建设“五个东安”的关键时期,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纵观国际宏观环境,当前,美国经济复苏缓慢,欧债危机持续发酵,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不足,通货膨胀压力加大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同时,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,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,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正在孕育,新一轮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分析国内经济走势,我们既要看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、新问题,又要看到宏观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。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继续加强宏观调控,持续推出“稳增长”政策措施,重大政策、重大项目投资主要转向扩大消费、改善民生、完善基础设施、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,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。立足东安现实基础条件,近年来,我市其它兄弟县区利用各自优势,纷纷加快了建设步伐,特别是蓝宁道加工贸易区内的南六县在承接产业转移、加快项目建设方面势头迅猛。北五县区的零冷两区、祁阳和双牌都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,给我们赶超崛起带来了竞争压力。同时,也要看到我县经济发展前景向好,内生动力显著增强。随着我县公路“四大通道”的相继建成,湘桂复线建成通车,东安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,神华火电、光伏产业园、鑫宇锰业、红狮水泥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、投产达效,将大幅提升我县经济发展实力,东安发展将驶向快车道。因此,我们必须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宏观形势,更加主动地抓好机遇,更加积极地应对挑战,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,力争再创一个快速发展期,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。

按照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,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,按照“生态立县、产业强县、科教兴县、和谐安县、实干振县”的总体思路,以科学发展为主题,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,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,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平台,以改善民生为主旨,突出生态建设重绿化、经济建设重项目、社会建设重民生、文化建设重活动、政治建设重干部,全力打造绿色东安、小康东安、法治东安、创新东安、幸福东安,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,保持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。

主要奋斗目标是:到2017年末,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%以上,力争达到210亿元;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%以上,力争达到100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%以上,力争达到330亿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%以上,力争达到70亿元;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%以上,力争达到12亿元;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%左右,力争城镇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1000元和19000元。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‰以内。城镇化率达到50%以上。确保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先列,力争进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,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。

做好今后五年的政府工作,必须始终把握以下五条基本准则:

——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、赶超跨越的理念。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,更加注重“四化”引领、“两型”带动,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、做大经济总量、调优经济结构。紧紧抓住建设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大历史机遇,努力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,打造生态宜居县城,积极外引内联,吸纳重大项目和生产要素汇聚东安,在科学发展中增强竞争力,在赶超跨越中提升影响力。

——必须始终把握项目带动、产业强县的重点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,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,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突出招商引资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,想方设法争项目,千方百计上项目,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,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。

——必须始终增强求新创新、攻坚克难的能力。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,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提高经济工作及统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,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,在政策调整中争抢先机。大力推进先行先试,力求政策由东安先探索、经验从东安先产生、成效在东安先体现,创造全市率先发展的“东安经验”。

——必须始终弘扬团结协作、狠抓落实的作风。坚持团结干事不动摇,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营造和谐发展环境,凝聚各方发展力量,做到“定下则干,干则必成”。凡县委、县政府的决策,要坚决贯彻、坚决执行、坚决落实。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,坚持事前有调研、事中有督查、事后有结账。要强化奖惩机制,奖到眼红,罚到心跳,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。

——必须始终牢记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的宗旨。坚持民生为先,加快社会事业发展,加大财政投入,大力提供公共服务、公共产品。加大乡镇转移支付力度,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。更加关注弱势群体,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。畅通民意渠道,最大限度减少不安全、不稳定、不和谐因素,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,建设和谐幸福东安。

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:

(一)突出新型工业化,不断优化县域经济结构

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动力,狠抓工业转型升级,繁荣第三产业,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,努力调优县域经济结构,力争到2017年末,全县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5︰50︰35左右。

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。一是壮大规模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工业发展“四年倍增”计划和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,大力实施光伏电子新兴产业、传统冶炼产业、东安鸡加工三大产业“一五双百”工程,开发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,力争五年内实施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20个以上,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5家以上。2017年末,全县规模工业要达到120家以上。二是调优结构。持之以恒抓好光伏科技产业园建设发展,引进培育3~5家太阳能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,打造延伸太阳能光伏产业链,重点抓好格润单晶硅棒及太阳能电池片、天润二期及10兆瓦太阳能地面生态电站建设,力争2017年末光伏电子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重点抓好红狮水泥、湘江铁合金、深冠华矿冶、鑫宇锰业、大地锰业二期等工业项目建设,力争2013年全部竣工投产。抓好县内14家焊剂企业整合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力争2017年末以冶炼焊剂为主的传统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。三是促进发展。贯彻执行传统冶炼工业电价扶持过渡政策,加大生产要素保障供给,狠抓企业挖潜增效,确保骨干企业达产达效。认真落实关于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,加大财税扶持力度,设立专项资金,每年筛选出20家以上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广、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扶持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,将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纳入考核内容,五年新增各类贷款30亿元。

优化提升第三产业。做大做强旅游业。加大“游舜皇山,走老山界,赏杜鹃花,品东安鸡”旅游宣传推介力度,重点打造舜皇山生态休闲观光和芦洪市历史文化名镇两大品牌,抓好黄金洞省级森林公园、川岩上界头赏杜鹃花等旅游项目开发,实现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创4a、芦洪市景区创3a成功。力争五年内接待县内外游客980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。激活房地产业。加强房地产开发规划管理,力争每年开发商品房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。按照“物业管理健全、人居环境优越”的标准,重点建设一批精品住宅小区。进一步简化购房交易手续,降低购房成本。严禁机关单位搬迁配套建设宿舍区,鼓励城乡居民和外地人员在县城购房,以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带动配套产业繁荣。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启动湘贸物流中心建设,加快东安大市场改造、滨江大市场建设进度,加大对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、娱乐休闲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。5年内,县城新建2家四星级以上宾馆,大庙口镇和芦洪市镇分别建1家三星级以上宾馆,全面提升东安消费环境和服务档次。

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,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。鼓励支持上规模企业建立互联网网站,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,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和网上商品交易,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,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。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,围绕农业生产、农产品流通、农民信息服务等重点,整合涉农信息资源,全方位提供农业信息服务,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。认真抓好“三网融合”工程建设,逐步实现全县无线网络全覆盖、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。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,大力推进电子政务,初步实现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电子化、网络化。

(二)突出农业产业化,全力抓好新农村建设

围绕“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稳定”目标,加速发展现代农业,加快农业基础建设,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加速推进现代农业。一是建设特色基地。突出抓好芦洪市、紫溪市、鹿马桥为重点的50万亩高产优质稻基地,以紫溪市、大庙口为主的5万担优质烤烟生产基地,以紫溪市、石期市、端桥铺为重点的油茶基地,以端桥铺为主的蛋鸡养殖基地,以芦洪市、石期市、白牙市等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基地,以井头圩、川岩、芦洪市等乡镇为主的东安鸡养殖走廊,以大庙口至芦洪市沿线乡镇为主的50万头良种生猪养殖走廊和水岭、横塘20万只黑山羊养殖走廊。二是创建龙头品牌。围绕粮油、果蔬、竹木、畜禽开展精深加工,创建一批农业标志性企业和知名品牌,力争5年内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,省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,“舜皇米业”创中国驰名商标成功。充分挖掘东安鸡品牌优势,引进建设一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,年加工东安鸡1000万羽、产值2.5亿元的东安鸡综合开发企业,实现东安鸡养殖、深加工、品牌推广一体化。三是拓宽增收渠道。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,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,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,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。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,鼓励引导农民外出打工就业,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,抓好扶贫开发,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。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、行业产销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,大力发展生态、休闲、体验、观光农业,拓宽农民致富门路。

加强农田水利建设。加大国土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,狠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重点抓好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,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,改善灌溉面积22.6万亩。加大工作力度,5年内确保芦江水库建成。加大骨干山塘、主干渠道清淤和防渗,全面完成中型水利工程病险处理,完成18处小㈠型水库、177处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。加快推进各项水利改革,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成功经验,切实增强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。重点整治湘江干流、龙溪河、芦江、紫江河堤和疏浚河道,将我县重点洪患区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,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。兴建乡镇村集中供水工程210处,解决20.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,实现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目标。

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。采取有效措施,整合各类涉农建设资金,在进一步巩固全县118个“三个一”行动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,重点抓好芦洪市镇、水岭乡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g207、s217、冷东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。加强村镇布局规划和村庄整治,继续实施农村改路、改厨、改厕、改水工程,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,对交通主干线沿线的农村生活垃圾,实行“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理”。从今年开始,在全县开展环境卫生“十个卫生村”和“十个最差村”评定活动。注重典型示范、特色引领,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,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。

(三)突出新型城镇化,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县城

围绕建设“现代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县城”目标,按照“拉大框架、完善功能、提升品位、打造亮点”的要求,5年内完成城乡建设投资100亿元,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%,努力争创全国卫生县城、全国文明县城。

狠抓城镇建设。坚持高起点规划,高标准建设,大力实施县城“东扩西改南拓北进”战略,力争2017年末县城人口达16万人,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。东扩,加快推进卫生局、教育局、广电中心、地税局、公安局、司法局、民政局、烟草公司、财政局、消防大队、白牙市镇政府等单位搬迁,以舜皇商业广场、阳光休闲山庄、潇湘第一城、东安明珠、锦豪花园等项目为重点,全面推进东安大道两厢机关单位建设和房地产项目。西改,以沿江西路综合配套工程、狮岩路、文明路、城北大道、一中改扩建、四小等项目建设为重点,大力推进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,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,促进老城区全面提质。南拓,突出抓好紫水生态新城和新火车站建设,采取“整体规划、统一开发、分步实施、市场运作”的开发模式,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,基本建成10平方公里的县城生态新区。北进,积极推动白牙市工业园向北扩园,力争2017年末园区扩大到10平方公里,以园区建设促进县城扩张。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,加快城镇规划修编,着力构建“一心三点”的县域城镇体系。“一心”即以县城为中心;“三点”即以大庙口镇、芦洪市镇、石期市镇三个重点城镇为节点,全面开展生态小城镇建设,大力实施“四个一”工程(即镇区一条园林式景观道路、一块森林绿地、一个休闲广场、一个花园式小区),不断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,进一步发挥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经济辐射功能。

加强城市管理。以创建全国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,着力加强城市管理。实施文明工程。加强宣传教育,切实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,使市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。实施市场清理工程。加快农贸市场建设,大力整治占道经营行为,取缔马路汽修、汽配、汽车装饰和清洗市场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。全面完成县城主要道路“白改黑”,进一步完善公园、公厕、道路设施和垃圾中转站等城市配套基础设施。实施清洁工程。加大街道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密度,抓好建设工地围档作业和渣土运输管理。实施亮化工程。以路灯、沿街建筑及店面亮化为主体,以户外广告亮化为衬托,以商场、广场、树木亮化为点缀,形成一街一景、一楼一式、风格各异、交相辉映的城市亮化格局。实施美化工程。继续清理整顿户外广告牌匾,规范广告设置,强力整治违章建筑。实施畅通工程。重拳整治交通秩序,确保道路畅通。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,进一步规范交通标志、标线,科学设置临时占道停车点,化解城区停车难问题。

建设绿色东安。按照建设“锦绣潇湘”的总要求,深入开展“五年绿色行动”。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建设。狠抓植树造绿,切实抓好“三边”绿化,全力推进路边、水边、屋边绿化,重点抓好县城公共区、居民小区、县直机关、乡镇机关绿化,继续实施大苗进城,大幅提高城乡绿量。到2017年末,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.5%,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0%以上。大力推进绿色路网建设。在高速公路、国道两旁各50米,省、县道两旁各30米,乡道两侧各20米的宜林地带种植6~16排大苗,村道两旁各栽植2排大苗,确保全县公路绿化率达到80%以上。大力实施环境保护。以黄泥洞锑矿区、大江口锰矿区、大庙口钨矿区为重点,加大非法采矿、非法采砂整治力度,重点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,2013年完成淘汰电解锰和锑冶炼企业遗留废渣安全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。抓好紫水河、石期河、高岩水库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,确保饮用水安全。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,加快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,努力争创全国绿色能源县。

(四)突出基础支撑,加快承接产业转移

抢抓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,加快交通、电力能源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,不断创新体制机制,提升开放水平,努力争当全市对外开放的排头兵。

坚持交通先行。深入开展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,加快公路“四大通道”建设。全面完成g207线东安段改造,开工建设东芦二级公路、永东城际快速通道,力争早日竣工通车;全面完成湘桂铁路复线东安段扩能改造,做好新宁—永州高速公路、贵州独山—永州铁路东安段的前期准备工作;抓好大庙口至新宁崀山、端桥铺至冷水滩、大盛至邵阳白仓、芦洪市至冷水滩普里桥、横塘至零陵珠山、中田至邵阳河伯岭林场等公路连接线改造建设,用3~5年的时间,努力构建“大进大出、快进快出”的大交通格局,全面融入北五县区半小时经济圈。完成东渌公路等所有通乡公路建设任务,抓好通畅公路网络化建设。五年内投入资金7000万元,用于农村公路养护、危桥改造、安保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。建好紫水三桥,完成人民大桥改造。建成东安汽车总站和芦洪市汽车站,新建农村客运站5个、渡口码头3处,改造渡口码头17处。

大抓电力能源。举全县之力争取神华永州火电项目落户东安,力争该项目早开工、早建成。继续抓好白滩河电站、湘江电站扩能等重点水电项目建设,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容量2万千瓦。投入资金11亿元,对全县输配电设施进行扩改建设,新建芦洪市、花桥等3座110kv变电站。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,完成县城电网更新改造,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76个村,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中级电气化县目标。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,新增农村户用沼气和太阳能用户各1万户。

夯实园区平台。加快“一园两区”标准化厂房、道路、管网、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逐步推进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商务区、生活区、休闲区建设,形成园区二、三产业互融共促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格局。加大土地储备和企业入园力度,提高园区投资强度、项目密度和产业集聚度,努力把“一园两区”打造为“产业的聚集区、开放的先行区、创新的试验区、城市的新城区”。通过五年的努力,将白牙市工业园培育成以光伏电子为主的新兴产业园区,园区核心区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,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,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。芦洪市工业小区培育成以饲料、肥料产业为主的涉农产品加工基地,规模企业达到30家以上,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。石期市工业小区培育成以冶炼焊剂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,规模企业达到20家以上,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。

优化承接环境。围绕“政策更好、环境更优、服务更佳”目标,全面落实《东安县关于进一步鼓励投资兴办工业的若干规定》等政策文件,做到优惠政策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。大力倡导“公务员就是服务员”理念,加强政务中心建设,认真落实项目审批“代办”制、限时办结制、责任追究制,切实为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。坚持管理就是服务,全面推行企业(项目)无费无检查制度,全力打造“放心投资、安心创业”环境,吸引更多大项目和好项目在东安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今后五年,全县要引进项目600个,其中上亿元项目50个,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。

(五)突出民生民本,致力创建和谐东安

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,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,让全县人民学有所教,劳有所得,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,住有所居,共建共享“幸福东安”。

让城乡居民拥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。继续做好养老、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等五项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,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,提高新农合补偿标准,实现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保障”的目标;加强城乡低保规范管理,逐步提高低保补助和五保供养水平,扎实开展灾害救助,积极帮扶残疾人、孤老等社会弱势群体,全面落实优抚政策,实现“城乡困难群众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”的目标;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、棚户区改造力度,实现“住有所居”的目标;积极扩大就业,加大对“零就业”家庭援助力度,抓好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,每年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,实现“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下”的目标。

让城乡居民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。加快东安一中扩建和四小建设,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合格学校建设任务。规范学前教育管理,基本普及学前教育、高中阶段教育,加强职业技术教育,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。加大人才引进和科普宣传教育力度,加大企业研发经费和科技三项经费投入,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。全面落实文化强县战略,加快推进体育中心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,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性文化活动,打造“东安武术”品牌,举办东安武术文化节、东安鸡和水岭羊肉饮食文化节,培育特色文化产业。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,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,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稳定低生育水平,争创全省计生工作模范单位。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,切实做好妇女、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,高度重视人武工作,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

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安全的社会环境。按照“属地管理”和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原则,畅通信访渠道,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,严防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突出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,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。加强应急管理、网络舆情监管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,提高应急处置和抗灾救灾能力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,不断夯实治安防控体系,深入开展学校、企业、重点工程及其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

三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

各位代表,面对新的历史任务,我们深感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。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围绕打造“五个东安”,锐意创新、求真务实,以人民满意为目标,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,以推动工作落实为根本,致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。

坚持科学理政,致力建设创新型政府。政府公务人员要始终坚持学习不放松,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、法律法规和行政知识,努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。深入开展“解放思想大讨论” 活动,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,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,大胆借鉴先进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,进一步拓宽干部视野、找准自我定位、更新发展理念。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,用好、用足、用活各项政策,敢于打破常规,不为传统模式所制约,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,破解发展中的一切难题。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、投融资体制、财政体制等改革,建立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,努力建设“创新东安”。

坚持高效勤政,致力建设务实型政府。坚持“实干振县”,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,切实减少会议、压缩文件,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,集中精力抓经济社会发展。大力推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,始终倡导落实、落实、再落实,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、执行任务不找借口、完成任务不留尾巴。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,通过督查督办、明查暗访、行风评议等形式,强化行政效能监察,促进工作效率提速。进一步办好“12345”县长热线,加大县长热线诉求件办理力度,严格落实县长热线责任追究制,有效化解矛盾,强力推动工作。全面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,明确目标责任,层层分解任务,强化工作调度,严格量化考核,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提升政府效能,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。

坚持依法行政,致力建设法治型政府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工作规则,坚持依法决策、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,强化依法行政、依规办事、依律履责,确保政府工作在法制轨道内运行。大力推进政务公开,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,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、政协委员提案。加强与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,充分发挥工青妇、科协、侨联等群团组织作用。全面落实“六五”普法规划,加快建设“法治东安”。

坚持规范施政,致力建设诚信型政府。紧紧围绕“重信守诺”这一目标,在全县上下特别是公务员队伍中大力开展诚实守信教育,积极营造“守信者荣,失信者耻”的社会氛围。加大政务承诺兑现力度。对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等政府文件中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、为民办实事等硬性指标,必须确保按时、按件全部完成。严格履行行政机关签订的各类合同。对来东安投资的客商,凡是县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,一律给予兑现,不打半点折扣,切实做到以诚招商、以信留商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,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,树立“公正、公平”的政府形象。建立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,强化失信惩戒。继续推进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,努力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。

坚持从严治政,致力建设廉洁型政府。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,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、领导干部“一岗双责”制和《廉政准则》,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,防止权力失控、决策失误、行为失范。加强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,加强财政资金、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,完善对土地出让、工程项目招投标、政府采购、产权交易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机制,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,严厉惩治腐败行为。大兴勤俭节约之风,坚决反对奢侈浪费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,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、改善民生上,全力营造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。

各位代表,今天的东安,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万事俱备;心齐、气顺、劲足,蓄势待发。责任与重托,鞭策我们奋发有为;光荣与梦想,激励我们不懈追求!让我们在中共东安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,以坚定不移的信念、昂扬向上的斗志,谋发展之计,鼓实干之劲,聚创新之力,造和谐之势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,为加快建设“五个东安”而努力奋斗!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【】【】
凯发k8国际官网首页入口的友情链接

主办:东安县人民政府  承办:东安县行政审批服务局
地址:东安县车站路133号  邮编:425900   网站地图    联系凯发k8国际官网首页入口:0746-4239377
电子邮箱: dadzzw@163.com         网站标识码:4311220001

  • 湖南省政府网
  • "));
    网站地图